冬奥会期间将有约3000名运动员和官员入住奥运村,目前奥运村开放的公寓楼有10栋,包括1100套公寓房以及医院、洗衣房、运动员餐厅等相关服务设施。
环保局副局长韦海扬透露,今年将委托学术机构对生态保护区物种优化展开可行性研究,提出改善措施,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区二区红树林原生态保育及造林成效评估、生态保护区一区底栖动物优化和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可行性研究、生态保护区二区附近泥滩的优化研究。保育内容包括采集种子原地育苗,并拟于适当时候移植到适合地方,借以改良澳门滩涂的生态功能,确保滩涂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布朗说,他们(支持出口煤炭者)认为,我们必须在这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是我们对这件事不需要采取行动。据了解,中澳签署的600亿美元煤炭供应协议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中国一向关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减排努力。澳大利亚国内普遍认为这一项目会大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上,中国政府郑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40-45%。
布朗声称该合同的签订也有悖于澳政府要推行的减排计划。法新社消息称,对于澳大利亚煤炭公司与中国签订的一份总价值达600亿美元的煤炭供应协议,澳大利亚绿党7日指责称,该协议将会导致中国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美国首次提出较为详尽的建议,称美方愿意达成全面的协议。
但总体上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 与林业相关议题的进展2.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很多缔约国还强调有必要保证REDD尊重土著居民和森林社区的权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另外,美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日本政府提出,在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这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8%,仅比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多出2%。这次谈判展现了各国的立场。
这份文件草案涵盖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之下采取的长期合作行动、加强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及其融资、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为减轻发达国家的减排责任,《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发展中国家有关。根据发达国家(不含美国)提出的数字测算,发达国家只达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4%的目标。三是发达国家试图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企图给发展中国家制定减排指标,对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示,在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之前是不可接受的。
归纳起来,当前谈判中的分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2-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非常保守,达不到科学家和发展中国家预期的目标。建议的核心内容是把各国分成3个等级:第1等级是工业国家(即发达国家),要求它们到2050年减排80%。因此,一些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将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REDD)纳入气候公约谈判进程,并希望借助某种激励机制和政策,来促进这些发展中国家因避免或减少毁林导致的排放而获得补偿资金。但会议形成的谈判文件主要是各方观点的汇编,并未反映各方的共识。
在达成协议之前,许多重要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如REDD活动的范围(REDD、REDD+或REDD++)、融资激励机制的形式(基金、基于市场或两者的混合)、REDD是否用作为碳抵偿、REDD与国家缓减行动(NAMAs)之间的联系等。在这个文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了通过建立有效机制解决减排、适应、技术、资金问题,为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地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会谈中,REDD+得到各缔约国广泛的支持,REDD++也得到一些缔约国的支持。通过这一机制,发达国家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用比较低廉的成本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
根据路线图,国际社会2009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随着谈判的深入,这个议题由最初仅仅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毁林排放,扩展到了包括减少森林退化导致的排放,以及森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存量增加(简称为REDD+),以及林业部门之外的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的活动(REDD++)。这次会议标志着谈判进程的重大转变,各国代表首次对谈判文件草案进行实质性磋商。同时,在这种项目实施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并且有助于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谈判中,各方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目标,确定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些减排量经过核证后,就可用以抵消其部分减排指标。
迄今为止,全球除了2006年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更新项目注册成功并已实施之外,今年年初又有5个林业CDM项目注册成功,分别来自摩尔多瓦、印度、越南、印度和玻利维亚。在第一承诺期间内,与LULUCF相关的CDM项目仅限于造林和更新项目活动。
到目前为止,UNFCCC秘书处已收到中国、哥伦比亚、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提交的6份提案。目前,很多国家都建议对现行的CDM造林和更新规则进行修改,以便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
发展中国家希望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并希望将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以促进解决林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2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历次评估报告都证实,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0%左右,超过全球交通部门的总排放量。
2009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这将成为今后谈判的最主要争议点。公约科技咨询附属单位(SBSTA)讨论了方法学问题、REDD参考水平问题,以及是否要求发展中国家使用最近通过的IPCC指南等。在第2轮谈判中,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的工作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1谈判总体进展2009年3月29日-4月8日,为期11天的首轮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来自近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700名政府、企业界、环保组织及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了本轮谈判。美方的建议初步受到欢迎,各方对美国现任政府愿意加入谈判的态度表示认可。
发达国家则希望在后京都时代用更多的土地与林业活动来帮助其完成第二个承诺期的减排任务,以便减轻工业、能源领域的减排压力《报告》总结了部分国内公民社会组织应对2008年初冰雪灾害的行动和部分国外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应对其他气候灾害的实践,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气候灾害救助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社会组织的介入非常重要,由于这些组织灵活机动,对有特殊困难的社区和地域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配合政府的宏观措施,成功实践社区参与的方法,开发灾害社会评价与社区灾害管理等工作方法和流程,基于社区的实际需求,开展及时到位的救援和重建工作。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认为,这份报告体现了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又一次承担、学习与汇报,而且还通过众多国内外社区层次的案例实证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你我有份这个道理。
同时,挖掘当地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灾害,往往是投入最少也最有效的方式,而这也是扎根社区工作的民间组织最大的优势之一。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害高发的背景下,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应该在应对气候灾害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公民社会组织对于社会性别平等和弱势群体的敏感性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救灾过程中照顾这些群体的需求。据该项目的协调机构自然之友的调研部主管张伯驹介绍,这份报告的研究始于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那次灾害之后,公民气候小组开始关注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议题,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关系的既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害进行了研究。
同时,报告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1.气候与公平的挑战不容忽视,农村弱势群体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碳排放最少,对气候变化事件应承担的责任最小,却往往受灾比较严重,在大型的政府救灾行动中最容易被忽视。同时与媒体的配合,特别是发挥新媒体、先进灵活的通讯技术优势,及时有效地对边缘社区进行救助。
5.对灾害的反应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缺乏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应对策略,呼吁国家和相关部门针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出台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灾害预防、预警和回应综合计划,提升社区和基层的预防和自救能力。4.在中国现行的救灾体制下,防灾与救灾还是相对脱离的,分别由民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从整体上将防灾、救灾、灾后重建进行整合。
近日,由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和平、乐施会、行动援助等七家民间组织牵头组成的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以下简称公民气候小组)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应对气候灾害》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公民社会组织有较大的潜力,是发动和组织志愿者参与救助和重建工作的重要力量。